从历年的教师编制考试题目来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属于常考考点。本篇文章我们为大家做一个简单梳理,希望帮到大家复习。
关于认知发展问题,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认知发展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这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左右)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逐渐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
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二、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能运用言语或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思维有了质的飞跃。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具有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不可逆性,无守恒概念,等特点。
三、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7-11岁)
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及可逆性。但是,该阶段思维仍具有刻板性,往往要以具体的事物作为支撑才能进行思维活动。
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16岁)
本阶段儿童个体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够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这种能力将一直持续到成年时期。
皮亚杰认为,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此阶段思维特点如下:
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
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假设一演绎推理是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再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假设一演绎的方法分为两步,首先提出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演绎,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
以上就是我们为考生提供的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理论的参考资料。
最后,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够得偿所愿,顺利通过教师编制考试!
教师编制考试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苏程学校”。我们会不定时推送最新的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