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往几年的教师编制考试中,认知过程常常是考察的重点。我们都知道,认知过程是由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要素组成。这其中,思维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是最抽象的,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知识点。所以,我们写下这篇文章,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思维,帮助大家顺利通过教师编制考试,走向教师岗位。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应。既然是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就导致思维具有两大特征,分别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总是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我们可以通过某些事物推知某些事物发展,比如生活中早上起来看到路上有积水,空气很潮湿,我们能够推知昨天晚上下雨了,这就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但是思维的间接性细化可分为三种,分别是:现在推过去、现在推现在、现在推未来。
我们可以通过现在的事物发展推知过去事物发展。例如:考古学家可以通过碳十四的衰变期推知过去地质变动。通过现在的事物发展推知现在事物发展,如:生活中老中医望闻问切,通过面色、舌苔颜色等知道身体健康状况。现在推未来,比如生活中的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可以根据朝霞知道今天可能有雨,出现晚霞第二天会晴天,就体现了现在推未来。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反映事物的规律性联系。
思维的概括性特别强调概括事物本质特征,比如我们将蟠桃树、油桃树等概括为桃树,这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生活中我们根据每次燕子在低空飞过和蛇在路上随意走动,总结出谚语: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要来到,这里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十分的抽象,较难理解。但是只要我们多思多想,多花时间认真理解,还是能够记住这块知识点的。
以上就是苏程老师为考生整理的“思维特征”相关知识。(注:复习的时候,书本知识巩固与习题练习相结合,效果会更好!)
最后,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够得偿所愿,顺利通过教师编制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及教师编制考试相关内容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苏程学校”。我们会不定时推送最新的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