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招聘  > 笔试备考 > 公共教育 > 心理学

“小马过河”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本篇文章,我们通过“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为大家详细介绍下班杜拉的自我能效感理论,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理解。

“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

简单来讲,就是关于“我能不能”的一种主观判断。这是由出身于行为主义派,后来独创“社会学习理论”的宗师级高手班杜拉呕心沥血研究所得。

下面,我们借助“小马过河”我们来解读分析一下。

小马过河是我们小学教材中常见的篇目。故事大概是说,小马接受马妈妈的任务,去把半袋小麦送往磨坊,路上遇到一条小河,在问过老牛、松鼠及妈妈后,决定试一试。过河后得出,河水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也不像鼠说得那么深。

当小马遇到小河的时候,在心里嘀咕:我能不能过去呢?这样一种自我怀疑的态度和认识决定了小马过不过河的动机。也就是说,只有当小马确信自己能够过去的时候,他才会去果断的做这一个行为。这就是自我效能感对动机的影响。

“小马过河”故事中,哪些因素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呢。

小马在自我怀疑之后,分别请教了“老牛”“松鼠”“妈妈”。其中“老牛”的话让他相信自己能够过得去,老牛的话提高了小马的自我效能感。而“松鼠”的话让小马又开始怀疑这显然降低了小马的自我效能感。故事的最后,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准备试

在这个过程中,小马受到“言语劝说”的影响,从而对于自己能不能过得去产生了主观判断的变化。这说明劝说者权威越高,“言语劝说”的影响更大

如果在小马自我怀疑的时候,能够有一只骆驼走过河的话,小马也会相信自己能够过得去。这就是“替代性经验”影响。

以上就是我们对小马过河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

 

最后,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够得偿所愿,顺利通过教师编制考试!

教师编制考试相关内容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苏程学校”。我们会不定时推送最新的相关资讯。

苏程学校微信公众号.jpg

苏程教育

欢迎在线留言,你可能有的问题,甚至我们如何改进的建议。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227号金轮峰华3楼305-307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799-0188 微博:苏程学校 Copyright @ 苏程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40301号

快速导航: 首页/ 关于苏程/ 教师招聘信息/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联系我们 救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