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编制考试中,对意志的动机冲突的考察以选择题为主,大多是给出一个例子,让考生选择是哪种动机冲突。作答此类题型时,只要考生熟练掌握每种动机冲突的本质,就不会丢分。
意志的动机冲突包含四种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1)双趋冲突。
同时并存两种满足需要的目标,而且它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是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的动机冲突。
例如典型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个例子指的就是双趋冲突。关键字眼为“既想……又想……”
(2)双避冲突。
避,顾名思义就是躲避,避开的意思。与双趋冲突不同,这是指两个威胁性目标自己都想回避,但是只能避开一个目标时产生的的动机冲突。
例如一些古装偶像剧中,编剧为了体现男女主对爱情的忠贞,常常会设计这样的桥段:男女主被追兵追杀,追到了悬崖边,此时要不被追兵抓回去,要不跳下悬崖;正所谓的“两权相害取其轻”说的正是双避冲突。类似的例子还有前怕豺狼,后怕虎;进退两难等。关键字眼为“既怕……又怕……”
(3)趋避冲突。
双趋和双避冲突都是指具有两个目标,但是趋避冲突不同于双趋和双避冲突,它仅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既有吸引自己的部分,又有自己所排斥的部分,对于这一个目标,要么选,要么放弃。对于趋避冲突的关键字眼就是“既想……又怕……”,例如想喝柠檬又怕酸,女生想吃又怕胖,孩子想出去玩又怕父母责备等,这些都属于趋避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己既渴望又想回避的目标,而最终只能选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比如毕业生填报志愿的过程,A.学校离家近但是师资力量薄弱;B.学校学费昂贵但是师资力量雄厚,但是最终只能选一所学校去学习,这就是典型的多重趋避冲突。
最后,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够得偿所愿,顺利通过教师编制考试!
教师编制考试相关内容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苏程学校”。我们会不定时推送最新的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