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掌握海水制盐过程中,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了解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通过解决粗盐去杂质难的问题,归纳粗盐中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总结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培养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粗盐的提纯过程以及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难点】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之前的学习,同学们对海水晒盐的过程应该都十分的熟悉了。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海水晒盐制得的盐是我们平时使用的食盐吗?
【学生回答】不是,这是粗盐。
【教师引导】很好,看来大家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的都很牢固。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将制得的粗盐转变成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食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粗盐的提纯。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展示粗盐样品,并说明粗盐的用途。例如粗盐热敷、养鱼水箱中调节水环境,学生观察后描述粗盐的状态。
【学生回答】粗盐是白中带黄的固体,颗粒较大。
【提出问题】观察粗盐的状态,请大家猜想下其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学生回答】泥沙。
【提出问题】氯化钠溶于水,而泥沙这种杂质无法在水中溶解。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下提纯视频,之后请大家说说视频中包含了哪些操作步骤。
【播放视频】氯化钠的提纯过程。
【学生回答】溶解、过滤、蒸发。
【教师实验】在粗盐的过滤实验中,怎么制作一个合格的过滤器?
【学生回答】将滤纸叠好后放入漏斗中,滤纸需紧贴漏斗壁,不能留有气泡。
【提出问题】视频里,在过滤时提到的二个“低于”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口稍低;倾倒液体时,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下,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提出问题】过滤时的三个“紧靠”步骤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盛有待过滤液的烧杯口需要紧靠玻璃棒中部;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
【提出问题】除了这些,大家还注意到哪些操作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过滤时最好先过滤上层滤液,然后再将混有大量沉淀的溶液倒入过滤器材中。
【教师讲授】经过过滤,我们得到的是初步过滤后的溶液。此时,要想得到氯化钠晶体还需要对溶液进行蒸发。
【教师实验】对过滤后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请同学们描述下蒸发的具体步骤?
【学生回答】蒸发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下,为什么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学生回答】这是为了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导致的液滴飞溅。
【提出问题】什么时候停止加热?
【学生回答】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学生实验】分组按照讲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溶解、过滤、蒸发过程中我们都用到了玻璃棒,那么,玻璃棒在这三个过程中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溶解:玻璃棒起搅拌作用,目的是加速溶解;过滤:玻璃棒起引流作用;蒸发:玻璃棒起搅拌作用,防止局部受热时液滴飞溅。
环节四:小结作业
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粗盐的提纯实验步骤和需要注意的操作事项。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食盐中除了不溶性的杂质,还有其它杂质吗?如果有,我们应该如何除去这些杂质?
四、板书设计
最后,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够得偿所愿,顺利通过教师编制考试!
教师编制考试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苏程学校”。我们会不定时推送最新的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