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的考点虽然不多,却是教师编制考试的高频考点。接下来,我们对“自我意识”进行简单的梳理,以供考生复习参考。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本考点主要考查单选(识记:定义反选、地位)、多选(识记:内涵的三个方面)。)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从内涵的角度来看,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体重、身高、身材、容貌等体像和性别方面的认识,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
(二)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三)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二、自我意识的分类
对我意识的类型,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划分:
(一)从结构(或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本考点主要考查多选识记、单选)
(1)自我认识
这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了解与评价,如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2)自我体验
这是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3)自我监控
这是个体对自己的意志的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追求等。
(二)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本考点主要考查单选(识记:两个飞跃期)、多选(识记)、判断(识记:顺序)。)
(1)生理自我
作为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生理自我始于儿童1周岁,到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这是自我意识的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2)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三)从存在方式(或组成)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自我、镜中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1)现实自我
这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当前总体实际状况的基本看法。
(2)镜中自我
又称“投射自我”,这是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对自己的基本看法。
(3)理想自我
这是个体想要达到的比较完美的形象。
以上就是苏程老师为考生整理的“自我意识”的相关知识。(注:复习的时候,书本知识巩固与习题练习相结合,效果会更好!)
最后,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够得偿所愿,顺利通过教师编制考试!
教师编制考试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苏程学校”。我们会不定时推送最新的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