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招聘  > 招考信息 > 苏南地区

2020教师编制——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二、心理学七大流派

微信截图_20191223105818.png


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感觉:对客观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VS  知觉:对客观刺激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苹果的酸味 VS  苹果(=酸味+触感+形状视觉+……)

二、感觉现象

image.png


三、知觉特性

image.png


第三章 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二、注意的特性

指向性与集中性

三、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四、注意的品质特征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起伏

五、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注意的稳定性、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四章 记忆

一、记忆的过程

编码、存储和提取;识记、保持和回忆。

二、记忆的分类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5~9个组块)、长时记忆

三、遗忘

1.遗忘的规律

2.影响遗忘的因素:学习的程度、材料的系列位置

3.遗忘的原因:干扰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衰退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

四、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材料题答题点)

明确记忆目的、理解材料意义、精细加工策略、及时复习方法、注意系列位置、过度学习原理、避免倒摄抑制/前摄抑制。


第五章 思维

一、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和概括性

二、思维的分类

1.根据任务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

四、问题解决的阶段

提出问题(首要环节)、理解问题、假设问题(关键环节)、检验问题(实践)。

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已有的知识经验

2.定势:消极的定势(功能固着)与积极的定势(原型启发)

六、创造性

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2.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心理成分。


第六章 情绪与情感

一、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求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个部分组成。

二、情绪状态的分类

1.心:微弱、弥散、持久

2.激情:猛烈、针对性、短暂

3.应激:意外的、消极的、环境的刺激

三、情感的分类 

1.德感(由道德标准影响,例子:责任心、道德感、同理心、同情心) 

2.智感在智力活动中体验到的情感) 

3.美感 

四、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适应生存和发展。 

2.动机功能:强调情绪情感的强度对活动效率的影响。

3.组织功能:强调情绪情感的性质对活动效率的影响——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4.信号功能:主要通过表情实现。

五、课堂中情感效能的运用 (材料题答题点)

1.乐情原则

2.以情优教原则 

3.积极情感导向原则


第七章 能力

一、智力理论

1.斯皮尔曼力二因素理论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核心:抽象逻辑思维力)和特殊能力。

2.吉尔福特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内容、操作和产物 

3.卡特尔力形态理论

流体智力:先天;20岁以后发展达到顶峰,30 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晶体智力:后天;一生都在发展,25 岁以后发展速度趋于平缓。 

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材料题答题点)

智力可以分为 7种;四个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实践性、开发性。

启示:积极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潜能),科学的智力观(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多方面智能),多样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评价学生应该看到学生的多方面智能),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5.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核心是智力成分亚理论 

二、测验的质量标准

1.信度(可靠性程度、一致性程度) 

2.效度(有效性程度) 

3.区分度 

4.难度:难度中等或者难度系数=0.5时区分度最好。

 

第八章 气质与性格

一、气质的类型

image.png

二、性格的特征

1.态度特征(核心):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2.意志特征(主观能动性):实现目标、克服困难的过程。

3.情绪特征(最具动力色彩):在情绪活动中表现出来。

4.理智特征(认知过程):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

三、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1.先后天

2.可塑性

3.好坏之分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 

1.儿童多动综合征

主要症状包括:行为过多、注意力缺陷(核心特征)、冲动行为。

2.学习困难综合征

主要症状:缺乏基本的学习技能。

3.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材料题答题点)

主要症状:反应敏感、担心害怕

与三方面因素有关:易焦虑型人格特征、父母、教师过高期望、社会氛围。 

4.儿童厌学症(材料题答题点)

主要症状:讨厌学习。 

5.儿童强迫行为

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洗手、强迫性检查、刻板的仪式性动作。

二、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框架 

    1.疾病模式:目的在于诊断和鉴别疾病,面向少数可能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2.健康模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潜能、实现学生个人价值,面向全体学生 

三、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材料题答题点)

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全身松弛训练(应对——紧张、焦虑、不安、恐惧、愤怒)、系统脱敏法(应对紧张、焦虑、恐惧)、肯定性训练(可实现三个目标:提高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拒绝他人) 。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ABC 疗法)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概论

一、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1.五个要素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前三个是基本要素。

2.三个过程

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研究历史

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斯金纳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布鲁纳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学习的概念

      1.由经验引起的;

2.表现在行为、行为潜能或者思维的变化;

3.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二、学习的分类

1.加涅按照学习结果进行的分类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2.奥苏贝尔学习的分类

(1)根据学习的方式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根据学习的性质分类: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三、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image.png 

2.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image.png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  

(1)知识观

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变化着的。 

2)学习观

①主动建构性: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的知识进行主动加工,重组和改造的过程。

②社会互动性:学习离不开社会互动情境以及与他人的互动。 

③情境性:学习离不开具体的学习情境。

(3)教学观

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生长出新知识来。

(4)建构主义理论常用的概念

学习共同体、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随机通达教学、支架性教学、认知学徒制、抛锚式教学。


第三章 学习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因素

学习迁移、学习动机、认知发展、认知风格、教学方式

1.学习迁移

1)概念

一次学习对另一次学习的影响。

2)分类

image.png

(3)理论

image.png

2.学习动机

(1)动机的功能

引发、定向、维持和调节。

(2)动机的分类

①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②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材料题答题点)

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着学习动机强度增强而提高直至学习动机达到最佳水平而获得最佳学习效率,之后则随着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活动越复杂重要性越高需要的最佳动机水平越低,活动越简单重要性越低需要的最佳动机水平越高。

(4)动机的理论

①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对教学的启示(材料题考点)

设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关系。

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的因素:直接经验

②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

三个维度

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运气的归因方式。

④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

力求成功的人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避免失败的人选择极其困难或极其简单的任务。

⑤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

七个层次的需要

前四种是缺失需要,后三种是成长需要。

    赏识教育

(5)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①激发内部动机的策略(材料题考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呈现方法、利用动机迁移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设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关系。

②激发外部动机的策略

及时反馈、适当表扬和批评、恰当使用外部奖励

3.认知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延迟模仿能力出现。 

②前运算阶段(2-7 岁):以自我为中心,思维的单维性、不可逆、静止性,泛灵论。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去自我中心,思维的多维度、可逆性、动态性,守恒。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逻辑思维占优势,演绎逻辑推理的发展。 

启示: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2)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观

最近发展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是儿童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即实际发展水平;二是在更有能力个体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的水平,及潜在发展水平。 

启示: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教学在能力刚开始形成,但还未成熟前进行。

4.认知风格

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沉思型与冲动型

5.教学方式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80%-90%的评价目标。

二、环境因素(详见第八章)

1.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同伴群体、课堂气氛

2.教师素质(材料题答题点)

学生观、领导风格、教育机智


第四章 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的分类

1.程序性知识:解释怎么做的知识;主要表征方式是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2.陈述性知识:解释“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主要表征方式是命题、命题网络。

二、陈述性知识的获得过程

1.直观的方法: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2.概括的方法:配合运用正反例、变式

三、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察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时间管理、努力管理、学业求助管理、可利用性工具管理。


第五章 技能的学习

一、分类

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二、特点

1.操作技能的特点: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2.心智技能的特点: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三、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操作定向:形成定向映像。

2.操作模仿:常常有多余动作;主要靠视觉控制。

3.操作整合:多余动作减少;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4.操作熟练:多余动作消失;主要靠动觉控制。

四、心智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冯忠良)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相当于加里培林的物质或者物质化活动阶段)——原型内化。


第六章 态度与品德

一、度的构成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核心)、行为成分。

二、德的构成

道德认知(核心)、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衡量道德的标志) 。

三、态度与品德的区别

品德的价值内化程度更高;态度的范畴更大。

四、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

1.依从:从众和服从,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2.认同: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发生变化,本质是对榜样行为的模仿。

3.内化:形成稳定的价值体系,自觉自发的行动。

五、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 

六、品德的理论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四阶段(对偶故事法

① 自我中心阶段(2-5 岁):以自我为中心,无道德感,规则对他不起作用。 

② 权威阶段(6-8 岁):遵从权威,把规则看成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 

③ 可逆性阶段(8-10 岁):从他律到自律,依然遵守规则但认为规则是可以通过协商改变的。 同伴间出现可逆关系,是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的标志。

④ 公正阶段(11-12 岁):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2.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论(两难故事法

①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第一阶段:避罚服从取向,只从表现结果判断是非善恶。 

第二阶段:相对功力取向阶段,按照行为后果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来判断。 

 ②习俗水平(10-20 岁)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获得他人赞赏就认为是对的。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绝对遵从法律法规。 

③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 

第五阶段:社会法制取向阶段: 了解行为规范是经过大众达成的共识,是可以改变的。 

第六阶段:普遍的伦理取向阶段:考虑更多道德本质,秉持良心原则。


第七章 教师心理

一、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的三个阶段:

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的形成 

二、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 

1.课时计划的区别: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具有预见性。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专家型教师的课堂规则明确、坚持执行;有一套完善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材的呈现注意回顾先前知识;家庭作业的检查有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家庭作业布置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中间学生、照顾后进生;丰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3.课后评价方面:专家型教师评价标准多元化、以学生为中心。 

三、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 

1.新手教师成才的三个阶段

①关注生存阶段:搞好个人关系——学生喜欢我吗?同事和领导怎么看我?

②关注情境阶段:提高学生成绩——如何教好每一堂课,关注班级大小、时间、备课材料等。

③关注学生阶段:考虑个别差异——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2.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波斯纳

经验+反思=成长


第八章 课堂管理

一、影响因素

1.教师领导风格:直接影响因素。

2.班级规模:越大越不好管理。

二、群体管理

1.群体的分类: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正式群体的发展阶段

①松散群体: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②联合群体:有共同目的活动,但还只具有个人意义。

③集体:不仅有个人意义,还有社会意义;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3.群体动力的表现

(1)课堂凝聚力

衡量班集体成功与否的标志。

2)课堂气氛(材料题考点)

①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和对抗的课堂气氛。

②主要影响因素(改善方法)

教师的领导方式(民主型)、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望效应)、教师的情绪状态(情感效能的运用)。

(3)人际关系

①构成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核心)、行为成分

②分类

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的主要人际关系。

三、课堂纪律

1.分配座位

考虑到两个问题:纪律问题和关系问题。

2.问题行为(材料题考点)

(1)问题行为的含义 

(2)对待问题行为的基本态度 

教师要允许学生出现问题行为,要意识到改变学生问题行为的长期性、反复性和艰巨性,要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做到反复抓、抓反复。 

(3)具体方法 

强化法、榜样示范法、代币奖励法、赏识教育

 

第九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

二、教学评价的分类

1.按照评价的时机和作用(布卢姆)

①诊断性评价/配置性评价

②形成性评价/进展性评价

③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级

2.按照评价的比较标准/处理资料的方式

①常模参照评价/相对性评价

②标准参照评价/绝对性评价

③个体内差异评价

3.按照评价的严谨程度

①正式评价,如测验、问卷。

②非正式评价,如观察、谈话。

三、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1.认知和技能领域

测验的评价方法,如标准化成绩测验、教师自编测验。

2.情感领域

非测验的评价方法,如案卷分析、观察和情感评价。

 


苏程教育

欢迎在线留言,你可能有的问题,甚至我们如何改进的建议。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227号金轮峰华3楼305-307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799-0188 微博:苏程学校 Copyright @ 苏程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40301号

快速导航: 首页/ 关于苏程/ 教师招聘信息/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联系我们 救护车